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

阿含經-788

 

又問說:「賢聖!八支聖道為有為嗎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如是!止支聖道為有為的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而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有幾聚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有三聚,所謂戒聚、定聚、慧聚是。」毘舍怯優婆夷聽後稱歎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到底是八支聖道攝三聚呢?或者三聚攝八支聖道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並不是八支聖道攝三聚,也不是三聚攝八支聖道。如正語、正業、正命,此三道支,乃為聖戒聚所攝。正念、正定,此二道支,乃為聖定聚所攝。正見、正志、正方便,此三道支,乃為聖慧聚所攝。這叫做並不是八支聖道攝三聚,也不是三聚攝八支聖道。」毘舍怯優婆夷聽後,稱歎而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滅,為有對嗎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滅,乃為無對的」。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而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初禪有幾支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初禪有五支,所謂覺、觀、喜、樂、一心,就叫做初禪有五支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甚麼為之斷?甚麼叫做定相?甚麼叫做定力?甚麼叫做定功?甚麼叫做修定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如果善於將心得為一的話,就叫做定(專心一意)。四念處(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,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),就叫做定相。四正斷1.斷斷「將所起之惡,斷而又斷。2.律儀斷:堅持戒律,慎守威儀,而斷一切惡。3.隨護斷:隨順守護無漏真實,不使其退沒。4.修斷:已起的善法,增益修習,令其生長,諸不善法,自然斷除),這就是所謂的定力。四如意足1.欲如意足:有希向慕樂,莊嚴彼法,所願才能成就。2.念如意足:專心彼境,一心正住,所願皆得。3.精進如意足:無雜無間,惟專觀理,使無間雜而精進。4.思惟如意足:思惟其理,心不馳散,凡所修習,皆成達願),就叫做定功。如果修習這些善法,數數(常常)專修而精勤的話,就叫做修定的了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有幾種法,吾人的生身死後,其身被棄置於塚間,有如樹木之無情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有三種法,吾人的生身死後,其身會被棄於塚間,有如樹木之無情的。那三法呢?第一就是壽,第二就是暖,第三就是識,這叫做三法,生身死後,其身會被棄於塚間,有如樹木之無情之物那樣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如果人死,以及所謂入滅盡定,此二者,到底有甚麼差別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所謂死,乃謂此生的壽命已完全消滅,溫暖已離身而去,諸根也已敗壞(不能作用)。假如為比丘之入於滅盡定的話,其壽命乃不究滅,溫暖也不離身而去,諸根也不敗壞。如果死,以及入滅盡定,這就是其差別的地方。」(滅盡定為滅受想之定,已滅心、心所,而不起作用之定,一見為死去的模樣)。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而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2024-05-18 pm2:00--3.30阿含經導讀

 






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

阿含經-787

 

那時,毘舍佉優婆夷,曾往詣於法樂比丘尼(法授比丘尼,其夫也為毘舍佉,皈佛為優婆塞後,她也請求出家,毘舍佉就用黃金之轎送她去出家)之後,到後,稽首禮足,然後退坐在一邊。她白法樂比丘尼說:「賢聖!我欲有所請問,是否聽許我之問嗎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毘舍佉!欲問就便問,我聽後當會思其義。」

毘舍佉優婆夷便問說:「賢聖!自身(有身),說為自身,甚麼叫做自身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世尊曾說五盛陰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也就是組成有情之身心的五法)。說自身為色盛陰、覺(受)、想、行、識盛陰,就叫做世尊之說五盛陰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而說:「賢聖!甚麼叫做自身見(有身見)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不多聞的愚癡的凡夫,並不認見善知識,而不知聖法,不御聖法(不契於聖法)。這種人看見色,認為是神(神我),認見神我有色,認見神我之中有色,認見色中有神我。認見覺(受)、想、行、識,認為是神我,認見神我有識(包括看見神我有受、想、行),認見神我中有(受、想、行)識,看見(受、想、行)識中有神我,這就叫做自身見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而說:「賢聖!甚麼叫做無身見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多聞的聖弟子,都參見善知識,都知道聖法,都能善於調御聖法(契於聖法)。他不會看見色而認為是神(我),不會認見神我中有色,不認見色中有神我。不認見覺(受)、想、行、識是神,不認見神我有識(包括不認見神我有受、想、行),不認見神我中有識,不認見識中有神我,這叫做無身見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甚麼叫做滅自身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對於色盛陰,把它斷滅而沒有殘餘,而舍,而吐,而盡,而不染,而滅,而息,而沒。對於覺(受)、想、行、識等盛陰,都斷除而無餘,都舍、吐、盡、不染、滅、息、沒,這叫做自身滅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陰叫做陰盛,陰叫做盛陰,陰即是盛陰,盛陰即是陰呢?或者為陰異、盛陰異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或者陰即是盛陰,或者陰並不是盛陰的。甚麼叫做陰即是盛陰呢?如果色有漏、有受,覺、想、行、識有漏有受的話,就叫做陰即是盛陰。甚麼叫做陰並不是盛陰呢?假如色已無漏而無受,覺、想、行、識已無漏而無受的話,這就叫做陰非盛陰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而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!

又問說:「賢聖!甚麼叫做八支聖道呢?」法樂比丘尼回答說:「八支聖道就是所謂正見,乃至正定,就是為之八,就是叫做八支聖道。」毘舍佉優婆夷聽後,稱歎而說:「善哉!善哉!賢聖!」毘舍佉優婆夷稱歎後,歡喜奉行。

 

2024-05--16 瑜珈教學

 













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

阿含經-786

 

迦旃!譬喻如果由於油,由於炷(燈心),而燈燃那樣,然而如果無人添益油,也不易炷的話,則前油已盡,後面並不更益添,就無所受後,自然會速滅的。像如是的,迦旃!我乃作如是之說:『且置前際,且置後際。』假如使其不憶起一生,我的弟子比丘之來,並不諛諂、不欺誑,而質直的話,我就教化他。如果隨我的教化,而如是而行的話,必定能得知道正法的。迦旃!猶如十木聚,或二十、三十、四十、五十、六十等之木聚,以火去燒它,而會洞然俱熾,遂見其火焰。然而後來並沒有人更益草、木、糠、糞掃的話,則前薪已盡,後面沒有更益,就無所受後,自會速滅的。像如是的,迦旃!我乃作如是之說:『且置前際,且置後際。』假如使其不能憶起一生,我的弟子比丘之來,而不諛諂、不欺誑;而質直的話,我就會教化他。如果隨我的教化,而像如是而行的話,必定會得知道正法的。」

說此法之時,異學鞞摩那修,乃遠塵離垢,而生諸法的法眼。於是,異學鞞摩那修乃見法而得法,而覺白淨之法,更沒有餘尊,不再由於他,已斷疑度惑,而沒有猶豫,已住於果證,對於世尊之法,得到無所畏,就稽首佛足,白佛而說:「世尊!我願得從佛陀您出家學道,而受具足戒,而得為比丘,行持梵行。」

世尊告訴他說:「善哉!比丘!而行梵行吧!」這位異學,就從佛而得以出家學道,即受具足戒,得成為比丘,而行梵行。尊者鞞摩那修出家而學道,而受具足戒後,知法而見法,乃至於得證阿羅訶。

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,尊者鞞摩那修,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,都歡喜奉行。

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七完

  

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八

 

二一、法樂比丘尼經第九(第五後誦)

  大意:本經敘述毘舍佉優婆夷,往詣請教法樂比丘尼,比丘尼乃一一答復其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問。其後比丘尼曾將此事稟告佛陀,佛陀即為之印可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結集者的我們,都像如是的聽過的:有一個時候,佛陀遊行在於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衛國,   住在於勝林給孤獨園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2024--05-13 肌力教學

 


















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

阿含經-785

 

世尊告訴他說:「迦旃!有好多的諸天。現在的這日月雖然有如意足,有大的威德,有大的福佑,有大的威神,然而其光明仍然如故,乃不及於諸天的光明的。我在於往昔之時,曾經和諸天共集,和他共同論事,我之所說的,都可彼天意(契於天心),然而我並不作如是之說:『彼為妙色,為最妙之色,他們的色為最勝,他們之色為最上。』迦旃!然而你卻對於螢火蟲的光色,還為最弊最醜(連螢火蟲也不如,比螢火蟲之光明,還差的很遠)的精金,說它為妙色,為最妙色,說其色為最勝,其色為最上,問後,你卻說不知。」於是,異學鞞摩那修,被世尊所當面訶責後,就內懷憂戚,低頭默然,失辯而無言,如有所伺的樣子。

於是,世尊當面訶責後,又使其歡悅,而告訴他說:「迦旃!有五欲的功德,為可喜,於意念樂,與欲相應,而快樂。所謂眼知色,耳知聲,鼻知香,舌知味,身知觸是。迦旃!色或者為有愛的,或者令人不愛的。如有一人,他對於此色為可意,為稱意、樂意、足意、滿願意。而他對於其餘之色,雖為最上、最勝的,也不欲、不思、不願、不求,他唯有對於此色,認為最勝、最上的。迦旃!像如是的,對於聲、香、味、觸也是一樣的道理。迦旃觸,或者有愛者,或者令人不愛者。如有一人,他對於此觸,為可意、稱意、樂意、足意、滿願意。而對於其餘之觸,雖為最上、最勝的,也不欲、不思、不願、不求,他對於此觸,認為是最勝、最上的。」

於是,異學鞞摩那修,乃叉手向佛,白佛而說:「瞿曇!甚奇!甚特!沙門瞿曇為我而用無量的方便,講說欲樂、欲樂第一。瞿曇!猶如由於草火而燃大木,由於木火而燃草火那樣。像如是的,沙門瞿曇為了我而以無量的方便,闡說欲樂、欲樂第一之法。」

世尊告訴他說:「止!止!迦旃!你長夜(常時)抱著異見、異忍、異樂、異欲、異意之故,不得盡知我所說之義。迦旃!所謂我的弟子,初夜(下午五點至九點)、後夜(零晨一點至五點),都常不眠臥,正定而正意,而修習道品,而至於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(如實而知道已解脫生死)。他們才能盡知我所說的。」(眠臥4時)

於是,異學鞞摩那修,向於佛而瞋恚,而生憎嫉不可之意,而欲誣謗世尊,欲墮世尊。像如是的誣謗世尊,像如是的欲墮世尊而對佛說:「瞿曇!有沙門、梵志,並不知道世間的前際之事,也不知道世間的後際之事,不知無窮的生死,而卻記說已證得究竟智,所謂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瞿曇!我曾作如是之念:為甚麼此沙門、梵志,並不知道世間的前際之事,也不知道世間的後際之事,不知無窮的生死,而卻記說已得究竟智,所謂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呢?」

於是,世尊便作如是之念:這位異學鞞摩那修,向於我而起填恚,而生憎嫉而不可意,欲誣謗於我,欲墮於我,像如是的誣謗我,像如是的墮於我,而對我說:「瞿曇!有一沙門梵志,並不知道世間的前際,也不知道世間的後際,不知無窮的生死,而卻記說為已得究竟智,所謂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呢?」

世尊知道其心意後,就告訴他說:「迦旃!如有沙門、梵志,並不知道世間的前際,也不知道世間的後際,不知無窮的生死,而卻記說為已得究竟智,所謂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的話,他就應該要作如是之說:『且置世間的前際,且置世間的後際。』迦旃!我乃作如是之說:『且置世間的前際,且置世間的後際。』假如使其不能記憶一生,我的弟子比丘到此來時,不談諂、沒有欺誑,而質直的話,我就教化他。如果隨我的教化,如是而行的話,必定能得知道正法。迦旃!猶如嬰孩童子那樣,為少年而柔軟,而仰,而向臥。父母就縛他的手足。他在於後來輾轉而長大,諸根也已成就,父母就解開他的手足。他唯記憶解縛之時,而不記憶被縛之時。像如是的,迦旃!我乃作如是之說:『且置世間之前際,且置世間的後際。』假如使其不憶起一生,我的弟子比丘之來,並不諛諂、不欺誑,而質直的話,我就會教化他。如果隨我的教化,而如是而行的話,必定能得知道正法的。